本书是一部从全球史的广阔视角全面叙述荷兰海洋帝国(1581—1800)兴衰的著作。第1部分叙述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期的尼德兰地区在勃艮第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从分散、自立逐渐走向整合的历史;描述了北部联省共和国的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
每一个王朝的衰亡都给后世制度带来极大的改变,而每一次危机都蕴含着走出困境的机会。要想读懂一个王朝,就要去读它的衰亡史。《历代王朝的衰亡(共5册)》选取了5个中国历史中创造过盛世辉煌的王朝,从他们衰亡的最后一段历史,去找制度的缺陷、人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首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对历朝历代的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有详尽的记
《世界史的故事》共三辑(含6册): 《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包括“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的前两册,讲述公元之前早期文明和古典时代的历史。 01 王权从天而降(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 人类文明在历史的混沌中逐渐显现。在两河
《二月二十日的祕密會議》主要舞台是二戰前夕的奧地利。讀者翻開正文後,將會看到作者側重於描繪以下的情節開展:在德國企業巨頭與納粹政權合郑约坝⒎嚑I息事寧人的局勢下,奧地利成為納粹德國對外擴張的第一個目標。德奧合併之後,接著也開啟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是著名文史作家十年砍柴的新近力作。本书在晚清大历史的框架下从家国与世情两个维度入手,呈现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刘坤一等众多文臣武将的诸多历史细节,并从他们身边的朋友、幕僚等延伸开去
后人读中国近代史,总觉得在位者的昏招、损招一出接一出。如皇族内阁的设立、撤回留美幼童等,为何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后人带着“上帝视角”,知道事件的走向,从后果来返观过程,挑出那些将要导向历史进程改变的线索进行反复的仔细的检视。这并不意
《战争的余烬》这部厚达1000页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发生在幕后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动机,以及各方领导人展开的一系列磕磕碰碰,最终导致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作者罗格瓦尔花了长达10年时间,充分利用几个国家新解密的
《与民国相遇》是从民国史料生发出的短篇随笔集,内容涉及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界、学界、文坛无所不包;文章多短小精悍、笔法生动,可读性强。作者从边角史料发散开去,有料亦有趣,可爱亦可信,可从细节处补充读者想象中的民国图景。 我读
本书为“听顾彬讲汉学”第一辑第二种,内容为顾彬教授2011年秋季学期的演讲集。在书中,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依托详实的外文资料,构建起全新的中德关系研究框架:从东西方概念的界定,延伸至德语世界对中国认识的进程,由历史个案升华到哲学层面,阐
《文明史》从文明的角度,俯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穆斯林世界、黑色非洲到远东,从西欧、美洲再到另一个欧洲(东欧和俄国),一代史学宗师以大历史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人类主要文明。布罗代尔认为,只要写得简洁明晰,充满睿智,即便是历史教科书
戴逸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史研究,在清史、中国近代史领域尤有专长,他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当代少有的贯通清代前后期历史的清史研究大家。同时,他把清史放到世界背景下思考、讨论,学术视野开阔。无论是以其个人学术成果开拓重要研究领域
1485年,伯爵亨利·都铎夺取王位,建立都铎王朝。 这个统治了英格兰王国118年的王朝,共经历了五代君主,是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作为都铎王朝的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本人和这个王朝一样充满传奇色彩。他的个性、信念、充满矛盾的行为,乃
亚述、波斯、古罗马、中国、土耳其、蒙古、莫卧儿、印度……世界历史上曾诞生出无数庞大的古代帝国。其中有些昙花一现,有些四分五裂,有些帝国的精神遗产延续至今。帝国的时代看似与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并无不同,帝国的行政与财政结构一应俱全,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中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这就是我们编撰这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完整历史实
本书是毛泽东同志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其底本是《西行漫记》的重要资料来源,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回忆录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不仅体现了长征过程的艰辛,也记载了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生活、交通等多种情况,是研究长征历
《罗马人的故事》简介:在这平庸年代,人人渴望英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决然出走日本,远赴罗马,寻找英雄。定居罗马三十多年,十五年写就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还原一个意大利半岛的小国成为世界帝国,持续1300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英雄
《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由著名学者孙郁主编,内容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卷》(季水河编)、《新教育卷》(上、中、下)(程方平编)、《妇女与性别卷》(上、下)(杨联芬编)、《域外文学思潮卷》(李今编)、《新旧之争卷》(范国富编)、《文学改
“抗战到底”的中国,底气何来?欧美世界为什么频频误解中国?从何处入手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1940年到1946年,在美国战争情报局(U.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工作的贝克,以美国作家的身份只身来到中国,走访了当时中国十多个战时城市,详细记
特洛伊战争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冲突之一,是为了争夺美丽的海伦而发动的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两千多年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汲取了许多艺术灵感。但是,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在《特洛伊战争》中,历史学家和古典学者巴里•施特劳斯一直探索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