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鉴》首辑主题为“萨长政权”,围绕这一主题选取了五个视点,反映时代风貌:《萨长天下 布武四海:日本明治国家军事战略》将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发表,以其大气磅礴的宏观视野解析日本五十年间的军政外交风云。《葵花已然凋谢,樱花依稀盛开:
上承绪业、下启宏图的皇太极究竟有哪些用人之术?一生英武的康熙大帝为何晚年悲催?雍正和乾隆究竟谁是更残酷的君王?从康乾盛世到晚清败局的转折有哪些发人深省的启示?木兰秋狝和帝王南巡为巩固王朝统治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一错再错的咸丰皇帝如
《王座上的幽灵:亚历山大之死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亚历山大大帝去世时年仅32岁,当时他的帝国疆域从西方的亚得里亚海一直延伸到今天东方的印度。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妥协下,他的两个继承人——有智力障碍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腓力三世和他的遗腹子亚历山
《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本书以幽默的文风和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了《史记》的三十篇“世家”,即先秦和西汉时期重要诸侯大姓的家族史。姜太公果真是“偶遇”西伯?“三家分晋”有着怎样的前传?越王勾践破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 襄阳
1. 本系列书的一大创新:将中国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逐步阐释,每册书都以不同标准,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以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分析各个朝代的特征和流变: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三个财政制度演化阶段):探索中的集
重返20世纪(全十册)包括《破碎的生活: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文化失忆:写在时间的边缘》《残酷剧场:艺术、电影与战争阴影》《米沃什词典 :一部20世纪的回忆录》《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20世纪简史:从无线电到柏林墙》《零年:194
《资治通鉴》被称为“皇帝教科书”,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法则的史学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之书。那么一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读懂《资治通鉴》?著名历史学者姜鹏,倡导用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
当三十二岁的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之时,他已经缔造了一个西起亚得里亚海东至印度半岛的庞大帝国。人们或许早已熟知亚历山大征服的故事,却对这个故事颇为戏剧性且影响深远的后续知之甚少。 亚历山大大帝的两位继承人——同父异母兄腓力三世和遗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本书通过研究战斗如何在天空、海洋、陆地展开,阐述了特质截然不同的战士之间所进行的厮杀;这些差异极大的战斗又是如何汇总成一场相互关联的全球战争。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回顾了人类3000年的军事历
本书以《史记》和《汉书》等史料为基础,结合大量考古发掘和实证研究,对秦汉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叙述和简明扼要的评论。作者不仅介绍了秦汉时期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而且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启发读者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由于实证的研
周王朝衰落的同时,中国社会秩序也逐渐崩溃,中国进入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这个时代也孕育出了许多新生事物,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本书通过对《左传》《史记》等大量古典文献的引用,从这一新的角度来
十六年所向披靡,四百天一溃千里。翻开本书,看懂李自成为什么败,败得还那么快!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此时他已奋战十六年;同年四月,李自成败于山海关,清军入关;次年五月,李自成牺牲于湖广九宫山,距离明朝灭亡仅四百天。舆
1940年末,希特勒的军队在欧洲势如破竹,全面的胜利指日可待。但到1941年末,一切都不同了。希特勒的豪赌不断升级却一再失算:他入侵苏联,犯下毁灭性的军事错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他便冒失地对美国宣战。纳戈尔斯基聚焦于1941年的关键事件,用
《高清一战全史·上·战火初起》,时间涵盖了从1914年7月战争爆发到1915年底。本卷首先从民族、地域、历史等多个角度剖析了一战爆发的起因及与之前战争的不同,以及当时科技情况与海陆空武器装备状况,详细还原了战争初期马恩河战役、伊普尔战役、佛
本套书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例如地雷犬的出现、弗拉索夫的被俘、蓝色行动的泄密、对阿斯特拉罕的侦察等等,
先秦及秦汉时期的有字文物,主要包括甲骨、青铜器、简牍、帛书、汉画像石、陶器、玉器、金银器等。而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又是商周的甲骨和青铜器、战国、秦汉的简牍和帛书,以及汉画像砖石,本书所选取的34种文物主要出自这五类。全书以深入浅出、
随着宋军在崖山海战中全军覆没,立国300余年的赵宋王朝最终灭亡。回望300年王朝浮沉,大宋承唐末乱世立国,却从未能完全恢复汉唐时辽阔的疆土,又遭逢“靖康之耻”被掠去半壁河山,偏安秦岭、淮河以南。政治上重文轻武,策略上守内虚外,大宋王朝终
本书从石窟传入中国之始切入,对整个中国石窟寺发展历程进行总体描述,详细梳理了中国石窟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推进的历程,细数各朝石窟开凿的由来和过程,石窟与当时政治、经济、人民日常生活的交织关系,以时间为经、以代表性石窟为纬,展现
本书运用了大量考古学、历史学的知识还原了从北京猿人的旧石器时代到西周王朝结束这段中华文明萌生时期的历史,通过考古资料及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资料,深入发掘商、西周时代的社会,关注商、西周时代的礼乐制度是如何被儒家吸收并逐步形成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