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基因是一串代码,我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 2020年注定载入医学史册。在西班牙流感暴发百年之后,又一场席卷世界的传染性疾病让全球人民为之不安。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梳理并收录了12种给人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人类历史的微生物。它们
我们都会变老,大脑也一样,大脑的生长在24岁这个年轻得令人惊讶的年龄开始减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失去敏锐度,而且不同的认知技能可以在不同的年龄达到顶 峰。在你的一生中,不论你的年龄或获取资源的途径如何,大脑都可以持续不断地得到加强。
无中生有的宇宙:盘踞《纽约时报》畅销榜20周的宇宙学入门科普图书,知名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讲述大爆炸之前宇宙空无止境的种种不可思议,知名进化生物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专文推荐,马丁·里斯、萨姆·哈里斯、马里奥·利维
《牛津通识课》系列丛书 ,是牛津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自1995年出版以来,该系列已经涉及数十种学科,包含近700本读物,全球销量过1000万册。其特点在于,每一本书对应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由该领域的专家撰写。确保读者能在三小时内读懂一个学科。
我们为什么和其他类人猿不一样?我们为何能赢得进化比赛,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智人到底有多“智慧”?在这本《给智人的极简人类进化史》中,法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希尔瓦娜·孔戴米联手科学记者弗朗索瓦·萨瓦提埃,根据有关人类那些古代“亲戚”的最新
《第一推动丛书·物理系列(2022年版)》在原有单本《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结构》《上帝与新物理学》《时间之箭》《物理学的困惑》《终极理论之梦》《量子之谜》《存在之轻》《不同的宇宙》的基础上,新增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的
这是一部探索远古巨兽灭绝真相的科普读物,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巨型古生物图鉴。直到几千年前,地球上仍然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类似科幻惊悚电影里的神奇巨兽,如大猩猩大小的狐猴、230千克的巨鸟、2000千克的掠齿懒兽等,它们在每一个宜居大陆和岛屿上游
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迎来事业巅峰?科学创新的生命周期是多久?职业生涯中出现突破性进展的迹象是否存在?什么样的合作会带来成功?年轻的科研人员如何将成功概率最大化?我们经常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成功的科学家,对科学的
你知道小婴儿天生就具备基本的数感能力吗?数学天才/计算奇才的大脑有何不同?人脑中有专门负责数学思维的脑区吗?更加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是什么?《脑与数学》是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获得者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为读者带来
当你凝望夜空时,你是否曾望向繁星背后的虚空:“宇宙的边界在哪里?时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幽暗的深空中此刻是否也有一双眼睛正在凝视着你?”当你凝视镜中的自己时,你是否曾望向双眼背后的大脑:“我”到底是谁?寄居在这副皮囊之中的灵魂是否真
我们遥远的祖先留下了美丽的石器,而人类世这个全新的地质年代会给未来留下些什么?是环绕地球5000万公里的道路,是因辐射2万年后仍无法居住的土地,是10万年后依然徘徊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是全球海洋中无处不在的5万亿块塑料…… 从波罗的海
在美国阿纳姆动物园有一个黑猩猩群落,它在以下几个方面都称得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一是户外圈养区的面积,有差不多两英亩;二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年轻黑猩猩的数量;三是它的规模,1981年黑猩猩的数量已达到25只,这是最重要的;四是有几只成年雄
仰望星空,惊叹宇宙的浩瀚!然而,它行走了一百三十多亿年,谁来为它谱写一部宇宙传记?如果宇宙诞生自大爆炸,那么它的最终命运又是什么。爱因斯坦为我们揭开时空本性,霍伊尔谱写了物理天文学前沿。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再到早
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何能够长成红杉、雏菊、豆苗等独特的植物?蚂蚁个体的行为非常机械,为何蚁群却展现出非凡的灵活性?国际象棋只有二十几条规则,为何人们能不断发现新的走法? 机器为何能够越人类在制造它时赋予它的能力?上述现象揭示了这样一个
基因是构造生命的基础,它记录着人类的血型、孕育、变化、成长、凋亡等全部过程,与生命的繁衍、进化密切相关。想要了解人类的起源与未来,了解基因必不可少。而现代医学的重大革命,也离不开基因领域的重大发现。《基因宇宙》系统讲述了基因的起源
《给年轻科学家的信》内容简介:在投身科学的道路上,你需要这样一本科学家生涯指南: 当你对科学训练的艰难枯燥心生惧意,它会告诉你探究的热情比埋头苦读更重要。 当你在五花八门的理科专业面前变成选择困难户,它会反常地建议你避开人群和炮火,
蚂蚁,是这个星球上Zui有魅力的生物类群之一。全世界有超过1.5万种蚂蚁,遍布陆地各个角落,而我们知之甚少。国际蚂蚁研究翘楚、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一生痴迷蚂蚁,他将带领我们开启这场持续80余年的蚂蚁探险之旅。 从童年时期在亚拉巴马
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是一本跨学科的自然哲学书,堪称一部现代版的《瓦尔登湖》。作者涉猎广泛,引用生物学、医学、化学、量子物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教授我们与大
套装共7册,分别为《跟动物交换身体》《给孩子讲昆虫》《动物生活史》《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昆虫的奇妙生活》《鳗鱼的旅行》《遇见天堂鸟》 《跟动物交换身体》:日本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以人体作为参照,创作“体感型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光年尺度下的叙事,让人类显得无足轻重。但正是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我们能够突破肉体的局限,将人类的视野拓展到目所能及之外的世界,或许有一天,直到宇宙的边缘。 莱曼•佩奇是宇宙微波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