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科学素养,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就是阅读科学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每个学科都有一批大师,这些大师的著作也充满了智慧。我们读这些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取他
多元宇宙一直是天文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霍金晚年就围绕多元宇宙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新观点。多元宇宙理论的开端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本书的作者、理论物理学家亚历克斯·维连金正是该领域的理论奠基人之一。 30多年前,理论物理学界提出了一种
过去,人类心目中的宇宙是诗意的。曾真实世界与我们看到的不同:存在的事物比我们看得到的事物多20倍;手被锤子砸到会感到疼,但构成锤子的原子内部几乎是空的;两个相距几千米远、看似毫无关系的粒子,其实或许正在相互“感应”…… 当物理学一步
这是一场探寻超级生物的环球之旅,也是一部充满惊喜和震撼的人文科普作品,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富有感染力。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在世界各地追寻那些zui大的、zui小的、跑得zui快的、叫声zui响的、zui致命的超级生物的故事。通过与各个领域的生物学家
这个世界奖赏那些保持好奇心的人。博学之大,本书装得下。生活中那些我们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事儿,都可以通过这本奇妙又丰富的小书弄个清楚:用什么杯子喝水最安全?如何在停电的情况下给手机充电?为什么汽车尾气能让人想起莫扎特?……从日常小事
《通俗天文学:和大师一起与宇宙对话(全彩四色珍藏版)》针对天文爱好者,从宇宙结构讲起,详细介绍了夜空中著名的恒星、行星、星团、星系以及彗星、流星和极光等,并介绍了各种观测方法,既包括目视观测,也包括使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观测。《通
人类从何而来? 人科的其他物种为何会消失而智人崛起? 人类的演化是渐进式的还是跃升式的? 在演化过程中,我们何以成为今天意义上的人类? 未来的人类将如何演化? 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如今我们知道,第YI批智人出现在30万年前的
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本书则以物理学各分支学科(力学、光学、声学、热学、电和磁)为纲,拣集与其相关的文物,探讨古人对物理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的振动机制,应县木塔“千年不倒
为了进化,人类和动植物都拼了!从人到自然,了解基本进化知识;从多种生物繁殖斗争,了解特殊的繁衍生存之道;从单一生物演化过程,了解遗传变异如何让适者生存。从人类到自然环境,从生物到机器人:全方位了解现当代基本进化知识 《想太多的人
霍金迷们不可错过的科普经典大集合,完美集合史蒂芬·霍金重磅畅销品科普作品!汇集霍金科普作品、演讲、辩论、纪录片原著、自传,了解这位智者和先知深邃的科学思想、传奇的一生,以及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本世纪享有国
《〈自然〉百年物理经典(英汉对照)》(共两册)精选了《自然》杂志1869年至2005年期间发表的重要物理学论文近二百余篇,并为每篇文章撰写了简短的导读,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和研究背景。在这期间,戴维森和革末发现电子衍射现象;拉曼发现反
本书是一本天文学科普插图书,汇集5500年来各个时代的星图,串联起关于宇宙的神话和科学,对天体制图史进行了辉煌总结。作者梳理了人类自古以来对天空的视觉认识发展过程,从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四个阶段,历数世界各地对天体的痴迷文化,以及
《科学外史》系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为普通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熟悉但又陌生的科学问题。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国内著名科学史学者、跨界学术名人 江晓原 代表作——将科学从人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情色”,一半是“科学”。本书以拟人化的诙谐笔法和科学严谨的写作,描写了海洋中各种动物不可思议的性行为。比如,石斑鱼会举办盛大的满月性派对,蓝头鱼每天要来150次闪电式性爱,美国龙虾的尿液是强力春药,银汉
什么是量子? 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量子物理究竟在研究什么? 它用哪些理论“积木”构建起崭新的科学大厦? 它如何定义了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哪些应用? 自从20世纪初量子物理诞生,我们的世界观就发生了颠覆
《薛定谔的猫》: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依照时间序介绍了有史以来最具突破性的重大物理学实验,这些实验为物理学各领域奠定了扎实基础,也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例如:牛顿的苹果到底是不是真的故事?人造云和粒子移动的轨迹有何关联?透过油滴
水是我们身边再常见不过的存在,却鲜有人真正了解。英国探险家特里斯坦·古利醉心于研究各种与水有关的迹象,在《水的密码》中,他总结自己“行走江湖”的经验,整理多年自然观察心得,从厨房台面上溅落的水滴,到海洋中令人称奇的罕见现象,哪怕在
200年来9次科学大发现,亲历人类揭开宇宙秘密的瞬间!1862年,麦克斯韦计算出光的本质是电磁波。1927年,狄拉克认为存在着一个由反物质构成的镜像世界。1936年,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推测出引力波的存在。1952年,霍伊尔认为创造生命所必需的碳元素存
在你只需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翻动谷歌地图之前,在数字测绘和地球仪时代之前,地图带着先驱们的思想和疑问已经被绘制出来。 《地图3000年:从神秘符号到谷歌地图》从全球视角进入古老的地图世界,重新点燃了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从石器时代人类用以记
这本书英文原版作者马特·里德利既是一名动物学博士、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在这本书里,他独辟蹊径,从23对染色体开始,介绍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看来,我们是基因制造的有智能行为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