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文明三书”是当代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基于“全球大历史”史学视角的通俗历史读本,纵深横阔,深入浅出,充满人类的关怀。本书是“许倬云文明三书”系列之一。本书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三千年来发展的路线图及各自的异同:两者长期
本书集中体现了刘家和先生的基本治学理念,破除西方中心论,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中,并给中国史以应有地位。书中选文九篇,共分三辑:第一辑是以探讨古代中国文明特点为主要任务的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的成果;第二辑是从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的意义上对世界
死亡、名物、女性与政治:是建安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本书将建安文学研究重置于“个体自觉”,的观念背景之下,以专题突破的方式,从死亡书写、名物书写、女性书写、政治书写四个方面、探究个体自觉观念给建安文人的创作动机、生活方式、审美取向、政
2013年,作者欧逸文结束长达八年的驻中国记者生涯,回到了美国,却发现家乡变得面目全非。过往他常跟埃及、伊拉克或中国的公民述说美国的理念,包括追求法治、追求真理,人人也有权追求更好的人生。但如今他开始怀疑自己,难道多年来他对外人所说的
精选费孝通代表性著作12种,涵括其对乡土、民族与世界的多层次研究。本套系共三百余万字,涉及农村农民问题、边区民族问题、文明文化问题、世界观察、学术反思等多个层面:其中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中
《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
过去,社会用硬技能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强壮不强壮?牢靠不牢靠?今天,社会更多用软技能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有多少正向影响力?能组织多少人共赴协作?把握软技能,成为那个不过时、不贬值、不消失的职场人,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我们邀请30位
本套装包括:《世界大变局,中国新机遇》《一本书读懂前沿科技》《金句点亮新时代》《变革与复兴:百年中国现代化新征程》《接续奋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新版)》《全球粮食危机:人口大国如何应对》《开启现代化国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敢轻易要孩子?为什么抚养孩子是件费心竭力的事?你有能力把孩子培养成更快乐、更成功的人吗?为人父母究竟意味着什么? 《父母:挑战》是心理学家德雷克斯畅销50年的家庭教育学经典之作,从心理学背景、训练方法和对困难儿童
从传说的猫妖,到身负重任的“驱鼠大将”,再到家庭中的“喵星人”,猫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是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猫的近现代,是猫终于成为猫的时代。人们不再心怀畏惧,将猫视为妖怪或神明,也不再用忠义等道德准则去评判它们。然而近代化又
1831年4月9日,伦敦盖伊医院三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中国病人何鲁切除一个重达56磅的巨瘤。在长达1小时44分钟无麻醉的手术过程中,何鲁多次昏厥,最终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2岁。本书以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试图通过西医敲开中国大门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鲁的跨国
《国学常识》是曹伯韩先生写给大众的国学入门书,共包括142个常识点,全书以单篇短小的篇幅、浅明可亲的文字,梳理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古物、书籍、经学、史地、诸子、佛学、理学、诗赋词曲、散文骈文、小说戏曲、科学艺术等国学精粹,将其源流、
关于博弈,人们总在研究怎么选择更高明的策略。博弈论更想说的是,如果各方足够理性,最终决定局面的不是策略,而是规则。本书通过拆解6种博弈局面、分析6种博弈实用的博弈策略,让我们掌握博弈论最重要的思想,拥有识别博弈格局的眼光和改变博弈规
本书深入探讨了西方尤其是英语文化圈的世界观变迁,借助人类学、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视角,分析了不同文明的思维体系如何映射其权力结构、社会结构和历史脉络,并随着技术和权力关系的演变而悄然改变。书中特别关注了西方对中国态度的变迁,同时讨论
《西方是什么》深入分析了“西方”这一概念的历史建构,从古希腊、罗马到现代欧美,揭示了“西方”如何被塑造为一个政治和文化实体。斯维尼认为,“西方”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地理或文明实体,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意识形态建构,受到历史事件、权力斗
有意识地避免可能带来不平等的制度?人类先祖除了狩猎采集之外或许比我们更能“反思”?用“生产方式”当作人类史论断依据会有什么问题?新石器时代人群如何避免农业?如果没有遁入层层阶级制度与权力关系,社会将可能发展成何种样貌?以崭新视角理
什么是超艺术托马森?是附着于土地或建筑,且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也是日复一日的熟悉街道中埋藏的独特趣味。本书为风靡日本、至今不衰的“路上观察学”“考现学”经典著作,目前依然常常杀入日本亚马逊社会学畅销榜前十。作者赤濑川原平在偶然
尾崎秀实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最受瞩目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同时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一直以来他还被赋予了多重的身份,如杰出的新闻记者、时事评论家、佐尔格红色国际谍报组织成员,乃至忧国忧民的民主主义志士和国际共产主义者等。1944 年,年仅43岁的尾
本书选篇突显了陈来先生对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哲学精神与境界的阐释,集中体现了陈来先生对儒学的贯通研究与全面认知。 本书以历史沿革为序,上通三代东周,溯源儒学之根与魂;下贯阳明、船山,一直到现代新儒家。开篇所论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世界观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中国”这个称呼再熟悉不过。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名字,展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自己所处的国度乃是中央之国的文化自信。但是其他文明是怎么称呼我们这个国家的呢?本书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对中国这一伟大国家的多样称呼,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