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1岁的厄休拉·勒古恩受诺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影响,开始创作个人博客。本书收录了勒古恩81岁至85岁的部分博客文章。她在文章中畅谈个人生活、文学创作、社会议题、女性主义,也记录自己与爱猫相处的日常,展现了这位文坛巨匠私人化的一
赫兹里特的散文包罗很广,有政论、有文论、有剧评,还有哲理性的作品。但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随笔或称“杂志体散文”,可以说,英国的这种文体在他手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本书选译的正是他的随笔代表作。这近二十篇佳作,尤其是《作画之乐》《诗
你是否陷入过体力不支、食欲不振、一周有五天不想去上班的状态?你是否时常感到身心疲惫和烦躁不安,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味觉?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上症状,那么恭喜你,你抑郁了!不过无需惊恐,你还有全球3.5亿抑友的陪伴。 本书的主人公,90后疯癫小
16—17世纪,中国丝绸风靡太平洋两岸,从王公贵胄的独有之物变为跨越社会阶层的“尤物”。跨洋丝绸贸易的出现,象征着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一种世界性的物质文化随之产生。与印度洋航路相比,太平洋航路的独特之处是将明代中国与西班牙帝国直接联系
如何让中医初学者在短时间内较为直观地掌握脉诊的相关技术,并且理解脉学相关原理呢?本书是初学者可以选择的参考之一。本书从脉学概要、脉诊的部位和方法、正常脉象、疾病与脉象、真脏脉、诊小儿脉、诊妇人脉、脉证顺逆与从舍等8个方面进行阐述。本
1960年代初,尼日利亚初获独立,和平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在南部,家境优渥的奥兰娜与凯内内是一对孪生姐妹,但她们却如此迥异:妹妹奥兰娜美丽丰腴,温柔优雅,大方得体,如同橱窗中精致的工艺品,永远是男人的目光追随的对象;姐姐凯内内瘦骨嶙峋
本书为张信刚“大丝路行纪”系列的第一册,着眼于草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悠久的文明通道。 草原丝路由贯穿欧亚大陆北部的大草原连接而成,东起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西端则是注入黑海的第聂伯河下游地区。这片广阔的大草原,孕育了欧亚大陆历史
马军教授长年耕耘二次大战时期的军事史与上海地方史研究,本书收录了他近三十年来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精华篇章,分为苏德、远东与上海三大地域,以二次大战时间为经,三个主要地带为纬,编织出一幅别开生面的“二次大战图”。 在苏德篇中,作
分 “文学格拉斯” 和 “艺术格拉斯” 两部分,收入作者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及造型艺术代表作,较全面地反映出君特·格拉斯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 1927-2015),德国作家、画家。生于但泽(今波兰格
《惊悦》是C.S.刘易斯的自传,这一年他55岁。自传从他出生的1898年写起,止于1930年前后。《惊悦》一书记录了刘易斯对于自己早年人生的细致入微的回忆以及内省式的思考批评,在记叙传主的成长历程中,呈现独特的生命体验。刘易斯在书中广征博引,对
《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象征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
相传,公元64年7月19日晚上,罗马皇帝尼禄放火烧毁了他雄伟的帝都,并在城市燃烧的同时演奏小提琴。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年多——很可能几乎不是真的。本书中杰出的罗马历史学家安东尼·巴雷特 (Anthony Barrett)澄清了事实,对罗马大火、其直接
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线。在这种弱者感受的氛围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丛林法则思想应运而生。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翻检
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甚至是热爱的工作?如何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如何才能平衡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人生设计课》中找到答案。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
“神圣汉帝国”的证成,关键在于深掘当时人的感知和体认,本书即是围绕原始道教的成立、汉魏禅代的发生与汉家秩序的崩解所展开的一次“心灵考古”。为消弭“汉家”构造中的家、国对立,谶纬以其超验的神圣叙事“为汉制法”,由此达成融通公、私的“
《生活的囚徒》收录威廉·特雷弗12个短篇,探索了爱尔兰城市与乡间的普通人被掩盖在有节制的日常下的情感极限,表现在每个人都自愿或不自知地陷入命运和欲望结成的网,退一步意味着失去,进一步又伴随着代价。因此这12个故事似有一个延续的主题贯穿
本书为“Springer科普丛书”之一。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它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通过新陈代谢,生物体能够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和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其内容主要通过新陈代
《思于他处》是原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原鲁迅博物馆馆长、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年度文学评论家孙郁先生的全新随笔作品集,共三辑三十二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品评了包括鲁迅、卡夫卡、周作人、普希金、钱锺书、黑塞、王小波、莫言等
《唐诗二十讲》(原名《唐诗概论》)是苏雪林创新运用现代文艺理论来观察唐诗,研究唐诗史的力作,被学界称作“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唐诗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本断代诗歌史。苏雪林打破历代学者惯用的文章学、考据学等传统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以
写文章,不要搞作文!有感于家中孩子苦于应试作文及语文教育,更长期受困于各种不假思索的空话、套话和口头语,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创作新书《文章自在》,以七十余篇文章演绎文章之道,既谈他对文章写作和当前语文教育的看法,剖析常人习焉不察的种